腰椎間盤為何突出
椎間盤就好比兩節(jié)椎骨之間的具有彈性的“墊圈”,這個“墊圈”邊緣由纖維環(huán)包繞,中間是一團柔軟的膠原蛋白,稱為髓核,其上下方與椎體只有薄薄的一層軟骨板相隔。當因外力損傷、慢性勞損等原因,導致外層的纖維環(huán)損壞,其中的一些髓核組織就會突破纖維環(huán)的束縛,從薄弱之處突出,這就是所謂的腰椎間盤突出。突出的髓核會產(chǎn)生炎性刺激,或機械性壓迫支配腰椎的竇椎神經(jīng)和支配下肢的坐骨神經(jīng)根部,從而引起腰腿疼痛等一系列癥狀。
馬紅煒解釋,椎間盤具有彈性,可緩沖壓力,具有承受頭部重量、穩(wěn)定脊柱的作用,還有一定運動功能。正常椎間盤髓核含水80%,纖維環(huán)含水65%,隨年齡的增大,含水量逐漸減少,椎間盤因而逐漸失去彈性和韌性,易發(fā)生退變。椎間盤突出就是在退變基礎上發(fā)生的,且常發(fā)生在下腰椎的腰4至腰5和腰5至骶1間隙處,這里是腰椎受力最大且最集中處。
癥狀消除就相當于治愈
馬紅煒介紹,從臨床大量病例的CT影像學變化來看,腰突癥經(jīng)保守治療后,雖然可以消除癥狀體征,達到臨床痊愈標準,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椎間盤突出,突出物仍然存在。這是因為椎間盤一旦破裂突出,其椎間隙空間就比原來狹小,加之突出物又與周圍粘連,所以就很難回到原來的間隙。但這并不意味著保守治療作用不大,事實上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椎間盤損壞了,各種治療手段無非是幫助它盡快修復,以便脊柱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影像學表現(xiàn)為膨出型、突出型的患者,卻無明顯腰腿痛,或僅有輕微不適癥狀,說明人與椎間盤突出常常能夠“和諧相處”。而有一些患者,盡管突出不算嚴重,但腰腿痛癥狀卻很明顯,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這到底咋回事?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輕度神經(jīng)根受壓不會引起明顯疼痛,然而突出的髓核可誘發(fā)免疫和炎癥反應,提示疼痛癥狀與個體產(chǎn)生炎癥輕重密切相關。
因此,患者不必過分糾結突出物是否完全消除或回納。只要經(jīng)積極正規(guī)治療,炎癥消退,癥狀自然消失,絕大多數(shù)椎間盤突出物都可以與人“和諧相處”??赡苡腥藭f,還是手術治療好,可以徹底治愈。其實不然,即使進行手術,也只能摘除一部分突出的椎間盤組織,不可能完全切除,當術后腰椎活動受力時,其余的椎間盤還可能突出來,造成復發(fā)。只有極少數(shù)保守治療無效或髓核脫入椎管內(nèi),才考慮采取手術治療。
中醫(yī)調(diào)治有妙法
此病內(nèi)因是先天腎氣不足,外因系反復外傷、慢性勞損和風寒濕邪侵襲。主要病機是腎虛不固,邪阻經(jīng)絡,氣滯血瘀,營衛(wèi)不和,以致腰腿筋脈痹阻而產(chǎn)生疼痛。馬紅煒認為,治療應以中醫(yī)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牽引、中藥內(nèi)服、推拿等。
中藥內(nèi)服
對于氣滯血瘀型,治宜行氣活血、疏肝通絡,方用復元活血湯加減。對于寒濕痹阻型,治宜散寒除濕、溫經(jīng)通絡,方用甘姜苓術湯加減。對于濕熱阻絡型,治宜清熱利濕、通絡止痛,方用四妙散加減。對于肝腎虧虛型,宜補腎益精、強筋壯骨,偏陽虛者以右歸丸為主方加減,偏陰虛者以左歸丸為主方加減。以上方劑需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推拿理筋
通常采用按摩手法,沿經(jīng)絡揉、捏、滾、推,松解腰腿部的肌肉,緩解肌肉痙攣,疏通經(jīng)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然后再用脊柱推扳法,可以調(diào)理關節(jié)間隙、松解神經(jīng)根粘連、改善神經(jīng)根與突出椎間盤的位置關系。
患者還可自行按揉以下穴位:腎俞(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腰陽關(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委中(在腘窩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三陰交(在小腿內(nèi)側,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緣后方)、昆侖(在足踝外側,位于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處)等,指揉法約每穴2~3分鐘,每日1~2次。
此外,還可用艾條溫灸以上諸穴,至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止。能起到補腎益精、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的效果。
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又稱運動療法。馬紅煒強調(diào)說,中醫(yī)治療強調(diào)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全身運動與腰背肌鍛煉并重,才能更好地促進恢復。運動療法作為腰突癥治療及康復整體中的組成部分,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具有預防初次起病和復發(fā)、減緩疼痛癥狀、防止病情惡化等作用。
建議進行適度全身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打太極拳等,可防止肌肉萎縮。同時要加強腰背肌和下肢肌肉鍛煉,練習飛燕點水(燕子飛)、五點支撐、直腿抬高、仰臥蹬車等動作。
食療推薦
當歸生姜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姜30克,紅棗10個。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塊,焯沸水,瀝干;當歸、生姜洗凈,生姜切片。將羊肉、當歸、生姜、紅棗同入砂鍋,加適量水共煎,武火煮開,沸后撇沫,改文火慢煮至羊肉熟爛。飲湯吃肉。
功效:羊肉補中益氣,當歸補血活血,生姜解表散寒,紅棗益氣養(yǎng)血,合用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定痛之功效,適合寒濕痹阻型腰突癥患者。
杜仲核桃豬腎湯
材料:豬腎2個,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
方法:將豬腎中間切開,剝?nèi)グ咨钅?,用清水沖洗干凈。杜仲、核桃肉分別用清水洗凈,與豬腎一齊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時,調(diào)味食之。
功效:豬腎補腎利尿,杜仲強筋健骨,核桃肉固腎益氣,合用具有益氣補腎、壯腰助陽之功效,適合肝腎虧虛型腰突癥。
預防謹記這6點
患腰突癥不必恐懼焦慮,此病可防可治,預后良好。在此,馬紅煒提出6點建議。
①減少腰部扭傷。日常生活中不宜猛然轉身、彎腰等,動作要緩慢,搬抬重物姿勢要正確,不能把力全集中在腰部。
②當心腰部急性損傷,如重物打擊、車禍傷、摔跌傷,以防損傷椎間盤組織。
③避免風寒侵襲。風為百病之長,一旦風邪侵入腰部,就會引起筋脈拘攣,氣血瘀滯,經(jīng)絡不通,容易誘發(fā)或加重癥狀。氣溫下降時要注意腰部防寒保暖。
④不要久坐。久坐傷肉,更傷椎間盤。坐姿宜端正,提倡“坐如鐘”,避免低頭、彎腰、駝背等不良姿勢。同時也不能久站,對腰椎也不利。
⑤積極健身,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患腰突癥,應主要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有些人選擇不正確方式鍛煉腹肌,如過度練仰臥起坐等,易引起癥狀復發(fā)。
⑥注意預防腎虛,避免過度勞累、縱欲過度、劇烈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