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又稱呃逆,是由于膈肌、膈神經受到刺激引發(fā)膈肌痙攣,致喉間呃呃有聲,聲音短促、音調較高而頻繁,不能自控的病癥。臨床上打嗝偶然發(fā)作者通常48小時內可自行消失,嚴重者可持續(xù)數日甚至數月、數年不愈。按揉內關、天突和足三里三穴可有效緩解打嗝,下面簡要介紹。
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本病病位在膈,基本病機為氣逆動膈。凡上、中、下三焦諸臟腑氣機上逆或沖氣上逆均可動膈而致呃逆。
臨床以胃氣上逆動膈最為常見,多由飲食不當、情志不舒和突然吸入冷空氣引發(fā)。由感寒受冷或貪食寒涼食物導致胃寒積滯者,多表現為沉緩有力的打嗝;胃火上逆者多見口臭煩渴、洪亮有力的打嗝;平素情志不暢,肝郁氣滯誘發(fā)打嗝者,多表現打嗝連連、胸脅脹滿;脘腹不適、食少體乏身倦、手腳怕涼的脾胃陽虛者多出現低沉無力的打嗝;雖有饑餓感但無食欲、口干咽燥且打嗝低微、短促不續(xù)者,多為胃陰不足導致。
腧穴調理
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腧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位于前臂前側,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穴可寬胸利膈,暢通三焦氣機,為降逆要穴。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腧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足三里穴功擅和胃降逆,不論胃腑寒熱虛實所致胃氣上逆動膈者,均可選用。天突穴為任脈腧穴,在頸前部,胸骨上窩中央,前正中線上,可利咽止呃。三穴合用,體現了針灸臨床局部取穴、循經取穴和隨癥取穴的選穴原則。
偶有的打嗝雖不是嚴重病癥,但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掌握上述三穴,只要按揉時取穴精準,力度得當,可很快緩解打嗝。若經常出現打嗝,且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建議及時就醫(yī),做進一步檢查,明確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