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越慢,壽命越長?
從理論上來講的話,心率越慢確實能夠長壽,因為心臟跳得慢,心臟的耗氧量是減少的,心臟每跳一次之后,它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心臟不容易疲勞。如果心跳得快,那么每次心跳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心臟就容易疲勞,所以心臟的壽命就會短一些,那么人的壽命也會相應短一些。
對于正常人來說,大概每分鐘跳多少下屬于心臟跳得比較快?
在醫(yī)學上心率的次數(shù)一般60~100次/分是一個正常范圍,如果說小于60次/分的話我們叫心率偏慢,如果超過100次/分就是心動過速了,但是這個次數(shù)也是相對的,心率慢的話確實是有個標準的,一般的正常人就是非運動員,那么他的心率在正?;顒拥臅r候小于50次/分是算偏慢的,但是我們正常人在夜間休息的時候,心率可以慢到50次/分也是正常范圍之內的。
注意:心率如果小于50次/分,心輸出量不能夠達到重要器官的正常活動標準,有的人可能會出現(xiàn)這種頭暈、乏力甚至出現(xiàn)暈厥,這就是病態(tài)了。
如何自己在家正確測量心率?
首先我們說的心率是一個靜息心率,靜息心率指的是,我們在休息5分鐘以后,在避免像吸煙、飲酒、喝咖啡、喝茶這些都不能夠進行的情況下,再休息5分鐘。一般是取坐位,如果說家里有血壓計,可以用電子血壓計,如果沒有血壓計的話,可以通過自己的手表或者其他的鐘表,至少測量30秒以上,一般測30秒到60秒。
我們最常測量心率的位置有3個: 橈動脈:我們舉起左手,可以摸到血管的跳動;
頸動脈:我們先摸到喉結,再往旁邊一劃,就可以測頸動脈的波動;
足背動脈:脫掉襪子,用手打在我們足背上,也可以摸到一個血管的波動,那就是足背動脈。
這些行為對你的“心跳”不利
1. 發(fā)脾氣
發(fā)火使交感神經高度興奮,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導致心跳快速、血壓飚升、冠狀動脈血管痙攣……
有的人發(fā)脾氣后,短時間內心跳能夠恢復正常,這種人心臟調節(jié)能力好。如果你不具備這樣的心率儲備,就提醒自己保持個好心態(tài)、好脾氣,否則心腦血管疾病就要找上門了。
2. 吃飯?zhí)?/strong>
人在吃飯時,心臟的工作狀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如心跳加快8%~10%,大約持續(xù)30~120分鐘。對于有基礎心臟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如果進食過快過飽,心率、心輸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過多,就會造成心慌、不適等感覺。
3. 熬夜、過勞
如果不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加班熬夜,很容易使交感神經系統(tǒng)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導致心臟負擔過大,心率增快,甚至誘發(fā)心律失?;蜮馈?
4. 過量飲酒吸煙
吸煙與飲酒均可使安靜時的心跳加快,大部分的心臟慢性病都和煙酒有關。
5. 肥胖
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過健身運動,調節(jié)飲食來保持適宜的體重。
6. 刺激性事件
這里說的刺激有很多種,比如冬天的寒冷刺激,早起時突然的鬧鐘鈴聲刺激,濃茶的刺激,K歌唱嗨了的刺激,都會使心率加快,給心臟帶來負擔,健康人心率儲備好還不明顯,對高血壓等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都是一次次對心臟負荷的挑戰(zhàn)。
控制心率的好方法
心率不超過100次/分鐘,一般不需要治療,可通過運動、調整生活方式等扭轉這一長壽劣勢。
1. 規(guī)律運動
定期鍛煉,運動強度適宜,會使心功能得到鍛煉。研究發(fā)現(xiàn),堅持至少3個月以上的運動,就能使心率下降4~5次/分鐘。
科學的運動頻率是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鐘,不包括熱身和結束后的整理運動。
推薦的運動項目有健走、游泳、太極拳等。
一般而言,運動時的心率比靜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較合適。國際上通行的公式:運動心率=170-年齡;體弱且年紀較大的人,運動心率=(170-年齡)×0.9。
2. 保持適當體重
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肥胖者要通過健身運動,調節(jié)飲食來保持適宜的體重。
體質指數(shù)(BMI)是評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國,通常認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BMI=體重(kg)÷身高^2(m)
3. 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熬夜、吸煙、飲酒均可使靜息心率加快。少喝濃茶,特別是不要在睡前喝;還應定時大便,保持排便順暢。
4. 避免生氣
生活中心態(tài)要平和,不要總著急、生氣,如果因為緊張、生氣的等情況出現(xiàn)心率過快,可以聽通過音樂、靜心冥想等方式逐漸恢復平靜。
5. 合理膳食
減鹽限鹽,戒煙限酒,少點外賣,少吃快餐,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