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
黃土湯
【方劑出處】:
《金匱要略》
【方劑歌訣】:
黃土湯用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方解】:
方中灶心黃土溫中止血為君;白術、附子溫脾陽而補中氣,助君藥以復統(tǒng)攝之權為臣;出血量多,陰血虧耗,而辛溫之術、附又易耗血動血,故用生地,阿膠滋陰養(yǎng)血,黃芩清熱止血為佐;甘草調(diào)藥和中為使。諸藥配合,寒熱并用,標本兼治,剛柔相濟,溫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陽。
【配方組成】:
甘草、干地黃、白術、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各9g],灶心黃土半斤[30g]。
【使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功效和作用】:
陽虛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者。
【臨床應用】:
1.本方主要用于脾陽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婦女崩漏。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為證治要點。
2.常用于慢性胃腸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屬脾陽不足者。
【注意事項】:
因?qū)崯岢鲅?,不可服?有外邪者,不宜使用。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367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