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JP摩根醫(yī)療保健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于1月13-16日在美國舊金山盛大召開。筆者作為多次大會的親歷者,今年再度與會,近距離觸摸全球醫(yī)藥行業(yè)發(fā)展溫度。
從本屆大會傳出的消息稱,2019年,生物醫(yī)藥行業(yè)并購有望突破歷史較高紀錄。這主要歸功于過去一段時間的幾筆重磅并購案。
去年1月初,施貴寶宣布以740億美元收購新基公司;6月,艾伯維以600億美元收購艾爾健。還有此前武田在2018年宣布收購Shire,在2019年完成交割,以及羅氏、諾華、禮來等公司發(fā)生的并購案,使得2019年成為繼2009年出現(xiàn)三起超級并購案以來,行業(yè)又一波超級并購的大行情。當年,默克以410億美元吞下先靈葆雅,輝瑞以680億美元收購惠氏,羅氏全資“招安”基因泰克(468億美元),總計近1600億美元。
2019:并購有望創(chuàng)歷史新高
根據SVB Leerink Research分析師Geoffrey Porges的***評估,從2010年初到2014年,生物制藥行業(yè)的并購活動相對較低(每年購買的市值低于行業(yè)市值的0.6%)。2015年并購交易增加,所購買的生物醫(yī)藥公司市值百分比在2015年超過1%的總市值,并在2016年達到1.4%。新一屆美國總統(tǒng)產生后,由于市場對稅收改革的預期和等待,導致生物醫(yī)藥行業(yè)并購交易在2017年短暫下降,但2018年迅速反彈,并在總交易中達到10年來的較高水平。
2019年全年,大中型收購數量可能接近20筆交易(接近2018全年水平)。2019年的平均交易規(guī)模達到180億美元,是10年平均值的3倍。而自2017年以來,交易數量和規(guī)模均大幅增加,表明大公司正在通過手中的現(xiàn)金和融資加大醫(yī)藥生物領域的并購力度,以便以更快的速度進行整合和擴張。
Porges分析師還表示,由于已經進行了三筆大交易,因此行業(yè)并購的激增看起來不可能突然結束。整合背后的因素仍在影響行業(yè)(包括客戶和渠道整合、藥品價格的壓力、研發(fā)效率的下降、市場競爭力、全球化等),并且由于擁有數百家生物技術公司和數十家大型公司,行業(yè)影響力和資源仍然相對分散。但作為大型并購交易的買方,艾伯維、百時美施貴寶和武田制藥等,去年宣布或完成的大型并購實現(xiàn)其規(guī)模和實力大增,使得他們脫穎而出。
筆者留意到,此前華爾街知名投行Leerink發(fā)表了一份說明,討論了***近發(fā)生的三宗生物制藥巨頭兼并案:一是艾伯維(紐約證券交易所:ABBV/Allergan/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AGN/840億加元);二是BMS(紐約證券交易所:BMY/ Celgene;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CELG/930億美元);三是武田制藥(TYO:4502/夏爾820億美元)??偨灰變r值包括來自被收購公司的凈債務和或有付款。
盡管上述大筆交易都有風險,但Leerink認為,從財務上看,它們相當容易辯解,可假設***近的產品收入趨勢至少持續(xù)了兩年。投資者似乎擔心這些交易后、合并后公司的增量杠桿作用,但是在交易中支付的超過目標近期公允市場價值的溢價接近擬議的協(xié)同增效所產生的價值,使交易相對可控。前提是收購方既可以提取協(xié)同增效,又能夠保持交易的收益勢頭。
并購浪潮:行業(yè)為何更誘人了
會上,波士頓集團的分析師和咨詢師們對為什么生物制藥公司發(fā)生并購如此誘人作了分析解讀。2019年,無論是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額,生物制藥領域的并購活動都在顯著增加。大公司CEO們和董事會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并購交易越來越具有吸引力,至少具備以下六個關鍵因素。
1.重新關注增長 經過多年的成本削減和重組,許多生物制藥公司都在尋求擴大規(guī)模,因為其競爭對手和客戶還在不斷增加。
2.需要補償新藥專利到期帶來的收入 許多生物制藥公司的產品投資組合已失去了專利權,現(xiàn)在他們正在按確定的目標進行交易。
3.需要參與正在進行的細分市場合并 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應更多發(fā)揮優(yōu)勢,避開薄弱領域的緊迫性。
4.高額賬內收購貨幣和相對便宜的融資 大公司正利用其大量現(xiàn)金儲備和股價上漲來進行收購。
5.高成長公司的估值溢價 即使估值飆升,投資者們仍繼續(xù)看好支持涉及高增長公司的交易。
6.金融工程 大公司通過將總部遷至另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獲得巨大的稅收優(yōu)惠,推動了一些交易的進行。
2020:謹慎樂觀
首先,生物醫(yī)藥行業(yè)的并購還會繼續(xù),這是行業(yè)發(fā)展和洗牌整合的永恒話題,但規(guī)模不見得會超過去年。
大藥廠要做更多更大的收購,會受價格、資金和收購對象稀缺及談判頗具挑戰(zhàn),進而限制并購行為??赡苁召彽钠髽I(yè),在不排斥有大型并購的同時,主要還是以做百億美元以下的收購為主——這類收購可能性大,風險和資金規(guī)模相對小,相對容易執(zhí)行。
大藥廠要繼續(xù)做大型并購,互補性、可行性及可選性都不是很大。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超大型并購的成功把握并不是很大,許多超級并購在宣布時很風光,但事后很少宣傳,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結果。有的不僅沒有增加價值,甚至會毀滅價值。真正的贏家只是投行、律師及賣家,買家常常在并購后不得不做許多減法,甚至流失很多***的人才。
其次,并購將會側重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以及大公司相對處于劣勢的新興領域。作為戰(zhàn)略性布局和外部資源的整合,在罕見病和特色藥領域,買家也會比較果斷和慷慨。
再次,并購那些期待有重大利好消息或產品研發(fā)接近臨床晚期和批準階段。
對于已經獲準上市、有銷售和利潤的公司,大藥廠會特別關注,開價會比較大手筆,因為這是賣家市場,物以稀為貴。不出好價格,生物科技公司不見得肯賣。當年,羅氏想收購Illumina,就是因為開價過低而錯失機會。
***后,跨境并購方面,歐美之間也許沒太大障礙,中國公司買美國公司和項目不會消失,但可能不會像以往那么火爆,除非項目特別好、價格很合適、審批無障礙。國內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會比較謹慎,選定合適標的,見機行事。
基于上述考慮,筆者對2020年生物醫(yī)藥領域的并購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交易頻率不會低,但成交金額不會太大。重點會會在基因治療領域和其他有突破性平臺技術公司(如RNA藥物和細胞免疫治療等);或有拳頭產品及已盈利產品。
延伸
2020生物技術潛在并購目標
◆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 AG(NASDAQ:CRSP)被認為是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NASDAQ:VRTX)的潛在收購目標。兩家公司已達成許可協(xié)議。
◆Alnylam Pharmaceuticals,Inc.(NASDAQ:ALNY)在Onpattro擁有***獲得FDA批準的RNAi治療劑,也是潛在的并購目標。鑒于其在Alnylam的股份,分析師將賽諾菲(Sanofi SA)(NASDAQ:SNY)列為可能追求者。
這里需要指出,賽諾菲***近同意以25億美元收購Synthorx Inc(NASDAQ:THOR)。在FDA批準擴大其藥品Vascepa的適應證之后,Amarin Corporation(NASDAQ:AMRN)作為并購目標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Incyte Corporation(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NCY),在Jakafi具有驚人的商業(yè)產品。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 Inc(NASDAQ:GBT),近期因鐮狀細胞疾病治療Oxbryta而獲得FDA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