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99|五月激情无码高清|91超碰中字字幕|中文在线一区二区|操女人逼逼的视频91|亚洲av蜜小说久久青春国产精品|精品国产免费久久|最新91熟女地址|一区精品,不卡国产精品视频福利|狼友发财,com

歡迎訪問先鋒寰宇旗下的醫(yī)療醫(yī)藥健康綜合服務平臺——醫(yī)藥夢網!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建專欄 > 學習園地
昨日的北大荒
2022.11.23來源:北大荒網

  歷史沿革

  這里是冰雪故鄉(xiāng),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qū),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里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攝氏度減到零下3.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

  的確,寒冷是拓荒者面臨的首要勁敵。

  北大荒有復雜的自然地貌。

  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qū)。有莽莽山地,有平緩丘陵,還有寬大的谷地。這里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tǒng)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區(qū)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合流侵蝕,使這里的地勢平坦,更有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它的東部是三江平原區(qū)。平均海拔僅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漂浮垡變幻莫測,于是有“鬼沼”的神奇?zhèn)髡f。

  北大荒地處邊塞之地。

  它的東、北兩面以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區(qū)內有大江大河攔阻有無數的川溪澗泉切割;有冰雪斷道,荊柴封路;有毒蟲結陣,猛獸成群;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如“出血熱”、“克山病”等肆意橫行,使歷史的北大荒在傳說中兇險無比。當年,著名作家聶紺弩下放此地,目睹此景,不由慨然放歌:

  秀色蘊于險峰之頂。

  瑰寶必藏于艱險之地。

  北大荒是祖國的一片寶地。

  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都在5%到8%之間,有的地區(qū)高達10%以上。這里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yè)發(fā)展;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金、石油一應俱全;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澤區(qū)有丹頂鶴、天鵝,河湖中的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俱是水產珍品,人參、猴頭、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貴山珍……難怪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懼兇險、不畏艱難,競相踏上那條幾乎沒有歸途的開拓之路,為后代遺下了可以憑吊的印跡。

  北大荒原來并非是亙古荒原。夏、周朝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曾與中原頻繁往來;戰(zhàn)國以后,這里的挹婁人,臣服秦漢,歲歲朝貢;唐、五代時,渤海王國在這里曾寫下200多年的昌盛歷史,但終被契丹扼殺;

  剽悍的女真人崛起于阿什河流域,建立起強盛的金朝,一舉滅掉遼與北宋,在這里出現(xiàn)了數百座發(fā)達的城鎮(zhèn);成吉思汗驍勇的騎兵,踏破了千里金界壕塹,橫掃黑水,使大多數城鎮(zhèn)毀于戰(zhàn)火之中;元、明時期,這里曾搞過屯田,但只是曇花一現(xiàn);

  清朝時,滿族人口大量“從龍入關”,邊境空虛,使沙俄勢力乘虛而入,哥薩克匪徒到處殺人放火,掠奪財物,千里邊境,荒無人跡;康熙7年(1668年),愚蠢的清王朝為了鞏固祖宗“龍興之地”,竟下令廢止招墾,實行長達200年的“封禁”政策,嚴禁漢族人民進入東北地區(qū)。其結果一方面使這里人口極為有限的少數民族與外界長期隔絕,以致貧困落后,另一方面又造成邊境防務孱弱,到后來,只得將大片國土割讓給強鄰;

  中華民國時期,官僚、軍閥、富紳搶墾土地,實行壟斷霸荒,借機發(fā)財,但墾殖面積極為有限;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為加速殖民統(tǒng)治,實行向中蘇邊境地帶武裝移民,炮制了一個20年內移民百萬戶、500萬人口的龐大計劃,并用強行驅逐、武力掠奪等形式,侵占了黑龍江境內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開發(fā),卻連遭慘敗,不少開拓團成員葬身于沼澤之中。到1945年,日本開拓團總數達1131個,移民30萬人在虎林、密山地區(qū),日本侵略者征用大批勞工修筑鐵路、公路和軍事要塞,數萬勞工死于非命;在開發(fā)查哈陽諾敏河輸水工程時,日本侵略者征用中國勞工15萬人,其中有5萬人被折磨致死。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其開拓團成員或狼狽逃竄,或集體自戕于荒原或燒毀房屋、破壞機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蕪。

 十萬官兵

  首次軍墾

  1947年,抗戰(zhàn)勝利,大地光復,人民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反攻。剛從梅河口經長春遷到哈爾濱的中共中央東北局領導人,用一只眼睛緊盯著受阻于松花江并向南撤的蔣介石部隊,另一只眼睛卻瞄準了北滿這一塊漠漠大荒了。當時東北局的班子堪稱陣營堅強,僅中央委員就有十名之多,其中還有善管經濟的帥才如陳云、李富春,他倆曾分別主持北滿、西滿分局工作,嗣后又共同主持東北局財經委員會。這兩位經濟帥才的目光,像雷達發(fā)射的無線電波一樣,掃視著北滿黑土地上每一塊值得關注的荒原、沼澤、丘陵……

  就在這年春天,中央東北局財經委員會召開會議,主持財經工作的陳云和李富春同志,在分析了當時形勢以后,強調:“東北行政委員會和各省都要在國民黨難以插足的地方,試辦公營農場,進行機械化農業(yè)實驗,以迎接解放后的農村建設?!庇诌^了幾個月,李富春在東北行政委員會財經會議上,傳達了黨中央的聲音:“為迎接全國解放,組織億萬農民走集體化、機械化生產道路……在北滿創(chuàng)辦一個‘糧食工廠’,目的是培養(yǎng)干部,積累經驗,創(chuàng)造典型,示范農民。”

  解放戰(zhàn)爭剛轉入戰(zhàn)略反攻,高瞻遠矚的共產黨人已開始打出“移民墾殖”這張牌了。

  于是乎,一批批軍人被動員起來,按照毛澤東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中發(fā)出的號令——“除集中行動負有重大作戰(zhàn)任務的野戰(zhàn)兵團外,一切部隊和機關,必須在戰(zhàn)斗和工作之暇從事生產……全東北必須立即計劃此事”,紛紛走向農村,走向荒原,走向日本開拓團潰退時扔棄和破壞了的農田、廢墟……

  從1947年到1949年,一批公營機械農場在戰(zhàn)火的硝煙中先后誕生。她們的名字是:通北、趙光、寧安、興凱、八一五、九三……

  這不是一個個簡單的場名,而是一面面火紅的戰(zhàn)旗,在廣袤的荒野上冉冉升起,獵獵飛揚!

  他們以復轉軍人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以及鋼鐵般的堅毅和純潔,向世人宣告:北大荒開發(fā)史已展示了嶄新的一頁,農業(yè)機械化必定在北大荒誕生!

  蔣家皇朝覆滅,共和國誕生,開發(fā)北疆的重任又一次落在經過戰(zhàn)火考驗的專業(yè)軍人肩上。

  1954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yè)建設第二師集體轉業(yè),組成八千官兵的墾荒大軍,從山東廣饒北上,挺進以沼澤地聞名的三江平原。農建二師原是解放軍第九十七師,所轄三個團(二八九、二九0、二九一團)在解放戰(zhàn)爭中轉戰(zhàn)山東各地,參加過孟良崮、張店和濟南戰(zhàn)役,屢立戰(zhàn)功。1952年奉命轉入生產戰(zhàn)線,開赴山東廣饒地區(qū),改名農建二師。這支英雄部隊于1954年9月進入密山地區(qū),首次開荒受阻,因“密山地區(qū)沼澤低洼,須修建巨大的排水工程才能種植,工程時間要三年以上……”經請示周恩來總理和鄧子恢副總理,同意繼續(xù)北上踏查,轉點建場。終于在松花江兩岸的綏賓縣和集賢縣境內,兩團各建一個農場,另一團與鐵力農場合并。為了尊重部隊指戰(zhàn)員的感情和意愿,上級同意以部隊番號命名所建的農場,他們是:二九0農場、二九一農場,二八九團與鐵力農場合并,時值國慶節(jié),定名為十一農場。這是北大荒第一支集體轉業(yè)的“移民大軍”,它呼喚著更多的戰(zhàn)友。

  1954年至1956年,經中央軍委同意,鐵道兵司令員王震將軍命令鐵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師的復轉官兵,近兩萬人馬,來北大荒安營扎寨,開荒造田。

  來自鐵道兵的“移民”們沒有辜負司令員的期望,短短三年,在八五0農場周圍,出現(xiàn)了一批“八+字頭農場;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八、八五九……農場。

  成都會議

  1958年3月,黨中央在祖國西南邊城召開了成都會議。毛澤東主席在會上提出了一條完整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這就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20日,全體中央委員莊嚴地通過了一份歷史性決議:《關于各種軍墾農場的意見》。這個文獻于4月8日由中央政治局正式下達,指出:“軍墾既可解決軍隊復員就業(yè)問題,又可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在有些地區(qū)還可以增強國防和鞏固社會治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墾荒地、當地缺乏勞動力,又有復員部隊可調的條件下,應實行軍墾……”

  出席成都會議的中央委員們幾乎都想到了祖國版圖上東北角的“空白”——北大荒,繼而把目光投向了在座的王震將軍。早在三年前王震就向黨中央、中央軍委打了《關于開發(fā)北大荒的問題》的報告,建議從鐵道兵工程費中拿出一億元作為墾荒投資,到1960年可開墾五千萬畝,生產糧食三十億斤。毛澤東非常重視他親昵稱呼為“王胡子”將軍的這個報告,圈閱并批示:“劉、朱、周、陳、小平閱退彭”。彭老總在報告上寫道:“可以先小搞試驗,取得經驗后,逐步再擴大一些。”接連三年,將軍在密、虎、寶、饒地區(qū),親自組織指揮了這場“小搞試驗”的墾荒戰(zhàn)役。他投入近二萬名鐵道兵復轉官兵,又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動員來了一批老部下,還請求黑龍江省委書記歐陽欽派現(xiàn)有辦場經驗的干部和技術人員前來支援。

  將軍堅信對北大荒的開發(fā)將獲得成功,猶如早年他在陜甘寧邊區(qū)開發(fā)南泥灣獲得成功一樣。他沒忘記那陜北調子的歌:“小鋤頭七斤半,一鋤下去尺二三……”當年,作為年輕的一二0師三五九旅旅長,他本著“農業(yè)為第一位、工業(yè)與運輸業(yè)為第二位、商業(yè)為第三位”的方針,帶領戰(zhàn)士們到距延安百里外的南泥洼(后改名為南泥灣)開荒造田。扛著自制的鋤頭,光著頭,頂著烈日,向長滿狼牙齒和樹根的荒山開戰(zhàn)。接連三年,全旅開荒五萬畝,養(yǎng)豬五千頭,興辦了紡織廠、肥皂廠、鐵工廠,以及鹽井、磨坊、粉坊、油坊。他還居然建立了一支擁有六百多頭馱騾的運輸隊。又從建立“軍民合作社”開始,發(fā)展到擁有十個分店的大光商店。到了第四年,王胡子令人羨慕地實現(xiàn)了全部經費、物資自給,糧食做到了“耕三余一”。

  北大荒呢?將軍向在座的中央委員們遞上了一份苦心經營的氫彈,上面寫著他那“小搞試驗”的三年戰(zhàn)果:

  截至1957年止,鐵道兵墾區(qū)建立農場數:從八五零到八五一一農場,共十二個。

  職工數:二萬三千人;

  人口數:六萬七千人;

  耕地面積:二百六十萬畝;

  播種面積:一百零八萬畝;

  收獲糧食:一萬二千五百五十萬斤。

  再也不扛十多年前南泥灣時代那七斤半重的鋤頭了,而是擁有各種型號的拖拉機——960混合臺!

  據此,王震提出進一步開發(fā)北大荒、接納十萬專業(yè)官兵進軍北疆的方案。這位以啃硬骨頭著稱的將軍,把他最大的決心傳達給每一位在座的中央委員。他用目光注視早年在延安曾親筆題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毛澤東,又一一端詳著當年曾來南泥灣視察過的朱老總、賀老總以及其他領導人……他說:“新中國的荒地包給我來干吧,我這個農墾部長有這個信心哩?!彼玫搅速澷p,他表達的正是黨中央要下達的決心。于是,十萬官兵進軍北大荒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形成了。

  1958年3月23日,也就是成都會議通過決議的第三天,著名詩人郭沫若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詩篇《向地球開戰(zhàn)》,為十萬官兵“壯行”。這首刊發(fā)在《人民日報》顯著地位的詩篇,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正是“大躍進”年代,詩中除了諸如“東風已經壓倒了西風,學習風都變成了東風”之類的詞句外,真誠地表達了郭老的夸獎:

  卓越的人民解放軍的將士們,英雄們!

  你們是六億人民中的精華!

  你們在黨的領導下,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的聯(lián)軍打成個流水落花。

  你們把中國的天下變成了六億人民的天下……

  現(xiàn)在你們是轉換陣地,向地球開戰(zhàn)……

  確切地說,在中央委員們通過歷史性決議之前,十萬官兵已經開始行動了,從1958年1月到3月,人民解放軍全軍進行了總動員,聲勢不亞于戰(zhàn)爭年代的參軍動員。層層發(fā)動,大會小會,寫申請,表決心,開歡送會,戴光榮花……三軍上下,一片喧騰。

  歷史終于來到了。

  時間:1958年春天。

  人員:十萬轉業(yè)官兵。

  出發(fā)地:全國除臺灣省以外的二十九個省市和自治區(qū),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各兵種,各軍區(qū)、部隊、機關和軍事院校。

  目的地:北大荒!

  從3月到5月,短短三個月時間,十萬名穿軍衣的“移民”,從祖國各地,從各軍種、兵種,各部隊、院校,紛紛離隊北上,向北大荒挺進。有的橫跨半個中國,多數則走過兩個季節(jié)——從駐地的春天,跨進北疆的嚴寒。到了五月底,進入黑龍江墾區(qū)的復轉官兵共八萬多人,其中排以上官兵約六萬人,包括七個建制預備師、四個部隊醫(yī)院以及撤消建制集體專業(yè)的部隊學校。連同家屬、非軍籍的工薪制職員,以及隨著這場“向地球開戰(zhàn)”熱潮席卷而來的學生,未成年的軍人子弟,軍隊“右派”等等,號稱“十萬”大軍。

  舉國矚目的十萬官兵開發(fā)北大荒的歷史事件終于應運而生。這一壯舉,在我國移民史上或墾殖史上是罕見的。它使人聯(lián)想起蘇聯(lián)對西伯利亞的移民開發(fā),以及美國大隊人馬翻山越嶺向西部地區(qū)的進軍。四十七位移民老祖宗要是得知千年后居然有如此眾多的穿軍衣的移民步他們的后塵,一定會高興得從墓穴里跳將起來,額手慶幸。

  如果說1947-1948年一批轉復軍人、殘廢軍人是在解放戰(zhàn)爭的硝煙中走向荒原,那末,十年以后的1958年,十萬官兵是在整風反右的“大字報”的火光下奔赴北大荒。1958年1月。北京。中央軍委發(fā)出一份緊急通知,命令全國十個預備師的師長、政委火速進京參加一個緊急會議。報到地點:三座門志愿軍招待所。

  接到通知的師長、政委知道預備師就是以訓練各兵種的預備兵役為目的,自1955年春征兵開始訓練,第一期任務已圓滿完成,應該接受新的任務了。他們也知道全軍正處在“干部下放、家屬還鄉(xiāng)生產、軍官下連當兵”的熱潮中,但,未想到預備師將整建制撤銷,集體轉業(yè)。

  七個預備師整建制轉業(yè),從祖國西南、中南地區(qū)來到北大荒農場,其人數和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1954年從山東移墾北大荒的農建二師。與1954—1965年開發(fā)北大荒的鐵道兵部隊相比,人數相當,都是一萬多官兵;但,預備師轉業(yè)軍官的數量比例要比鐵道兵大得多,絕大多數是尉官。

  北大荒好胃口!1954年吃進一個農建師,1956年吃進鐵道兵好幾個師。如今,又吃進七個預備師!

  1958年5月9日。新華社電訊:

  “今年二月以來,有大批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專業(yè)軍官以及他們的家屬,來到北大荒安家落戶。這些新來北大荒的居民中,有師、團、營、連、排干部,有戰(zhàn)斗英雄和特等功臣,有優(yōu)秀射擊手,有曾在井岡山上的老紅軍,有參軍不久的大學生,有軍事學院和文化學校的學員以及部隊報刊的編輯、記者和文工隊員。他們有的來自祖國邊疆和海防前線,有的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有的剛剛從朝鮮回到祖國……”“百川歸大?!?。十萬大軍動天南海北朝著同一個目標——北大荒來了。

  向北大荒進軍

  這是一次特殊的進軍!十萬人馬從珠海之濱、黃浦江畔、云貴高原、大別山下……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朝北大荒遷徙。最長行程達萬里以上,而半數以上人馬將從各地運送到密山縣城,然后進入荒原腹地,撒開人馬,開荒建點。春耕在即,時不我待!不僅要開荒種地,還要安家落戶,而新建點幾乎是“地無一攏,房無一間”,道路、車輛等運輸條件很差,有的新建點是“無路可走”,荒草齊天,白雪皚皚,“路”就在腳下了……“到了四月上旬,問題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盡管從黑龍江軍區(qū)緊急調來的汽車運輸大隊,幫助把困在密山縣的轉業(yè)官兵疏散到他們要去的農場;但,運輸車輛還是嚴重不足??h城里的轉業(yè)軍人輸送不出去,增大了食宿困難,還引發(fā)了他們的不滿情緒,有的要回原部隊,有的還要回老家……而每天還不斷地從各地送來一批又一批的轉業(yè)軍人。這時,農墾局一面向農墾部告急,要求解決車輛運輸,一面決定在哈爾濱也設接待站,目的是為了減輕密山站的壓力:一批轉業(yè)官兵可以從哈爾濱乘船去饒河、勤得利農場;又在寶東設立一個接待分站。還有一批轉業(yè)官兵改變接受單位,由新成立的合江農墾局接收,這樣,可以從哈爾濱乘火車直接去佳木斯……順便插一句,后來聽說這給合江農墾局增加了壓力,他們派專人去哈爾濱,會同省軍區(qū)的一位校官去列車上向轉業(yè)官兵作轉車的解釋動員工作。工作非常難做,特別是沈陽軍區(qū)來的那列車,好多老軍士和部分軍官都不同意,說他們是去密山農墾局,怎么中途變卦到合江農墾局呢?有的車都已到四方臺和新華車站了,他們硬是不下車……真是費盡了口舌!就在這緊張時刻,王震將軍從北京趕來了。也正在這關鍵時刻,好樣的預備第六師的轉業(yè)官兵發(fā)出了倡議書:要求步行去八五八農場……”

  自從大會以后,云集密山縣城的轉業(yè)官兵就按照將軍的建議,響應預六師的倡議,邁開雙腳,徒步進軍荒原了。婦女兒童、行李、家什,以及人事檔案等,還是用汽車運送的。也有例外,一批分配到八五0農場的轉業(yè)軍官,從密山下火車,就挑著行李,背著背包,有的還背著孩子,步行一百多里,才到達新建點。分配到八五三農場五分場的轉業(yè)官兵,聽說大地開化,沒有道路,就肩扛背包、皮箱、自行車,徒步跋涉九十多里山林和沼澤,才到達目的。分配到八五四農場的轉業(yè)官兵,開始東進,拖拉機拉著糧食、炊具和行李,人步行。機車在荒原里行進十分困難,天黑還未到營地,轉業(yè)軍人只好荒原當鋪,藍天當被,圍著篝火度夜。機車往東大崗途中突然到進冰水里,找車拉,拉壞了也拉不出來,大伙只好一個個跳進冰水,拆卸機車……分配到紅旗嶺的轉業(yè)官兵,他們來自南海艦隊,在進軍路上因冰雪開始融化,遍地是水,行走十分困難。他們都沒帶水靴,有的穿著皮鞋,有的穿著球鞋,有的還穿著棉皮鞋,在泥水里跋涉;沒有路,只能沿著機車的車轍走,不時掉進沒膝深的水里,幾乎成了真正的“水兵”……

  短短兩三個月時間,號稱“十萬”的移民隊伍迅速進入荒原腹地。這無疑是移民開發(fā)史上壯麗的一頁。大部隊進軍,大面積鋪開!成千上萬人馬在同一時間從祖國各地匯集邊陲縣城,又幾乎在同一時間兵分百路徒步進軍,撤向漠漠大荒。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是一場攜家?guī)Э诘倪M軍。有準備,也無準備。有計劃,也無計劃。匆忙,而又沉著?;靵y,而有秩序。它生動地表明了王震具有將軍的魄力。同時,也生動地相識了十萬大軍是一個堅強的整體。

  向地球開戰(zhàn)

  轉業(yè)官兵們在長途跋涉、勞累萬分、到達一無所有的‘家’之后,就振作起精神,動手建造自己的“家”了。他們不再幻想,也不寄予希望,而是腳踏實地地用最快的速度、最節(jié)省的材料、最簡單的勞動,來建造自己的窩了。

  于是乎,成千上萬幢“馬架子”應運而生,它的原料就是用斧子砍下幾棵樹桿,用鐮刀割下樹條、茅草,用鐵鍬切下方形的草垡……然后,立樁,架梁,壘墻,鋪頂,墊床——這就是窩!馬架子!在嚴寒未消、積雪未化的茫茫荒野里,她象征著生命有了依托、避風御寒、稍有暖意的“窩”!

  1958年的北大荒,對十萬轉業(yè)官兵來說,是嚴峻的,艱難的。就像野戰(zhàn)軍一樣,進入陣地就立即挖掘防御工事,投入全面的戰(zhàn)斗,其時春寒料峭,積雪未化,住房緊缺,糧草不足。十萬人馬,超過了當時兩個農墾局(牡丹江農墾局和合江農墾局)原職工總人數的一倍,而大多數又是在荒原新建點,條件異常惡劣。難怪有人說:這是一場赤手空拳的“向地球開戰(zhàn)”,是一場全面出擊的“人海戰(zhàn)術”!

  濟南軍區(qū)后勤部轉業(yè)軍官三百多人分配到八五三農場某分場,頭一項任務是去一分場二隊背糧、背鹽。春天開化,車馬不通。每人用一條長秋褲,褲腿用繩子一扎,裝上大米,套在脖上。每人負重四五十斤,涉水過河,來回一百四十多里。

  八五四農場轉業(yè)官兵,因新建點東大崗處于沼澤包圍之中,為了解決原糧加工,專門組織一支青年突擊隊,從三分場抬回石磨,八人抬扇磨,涉水幾十里,硬是把石磨抬回東大崗。八五五農場動員八百名轉業(yè)官兵,搶修寶清到七星河的公路苦戰(zhàn)十晝夜,將這條全長九十六華里,大小橋梁三十三孔的公路,全線修通。

  八五六農場的轉業(yè)官兵因農機具嚴重不足,就用人拉犁杖、人拉圓盤耙和播種機,進行翻地、整地和播種。有的地塊,干脆用鍬翻地。四分場五百多畝水稻田,就是一鍬一鍬翻出來的。

  青島海軍基地和海軍速成中學的轉業(yè)官兵來到一個名叫”來牛圈“的荒地建點,為了克服春播種籽運輸困難,有二十里道路泥濘,黨支部要求每人背種七十斤,有的由八十斤背到一百四十斤……短短幾天,人力運種1277220斤。

  八五二農場下放官兵為了搶播大豆,他們肩挎背包,裝上豆種,手拿自制桶棍,頂星星下地,望落日回家,晌午吃在地頭,二萬七千畝豆地全是人工點播。

  牡丹江墾區(qū)有四千名轉業(yè)官兵,從密山一下火車就直接開赴云山水庫工地,在東西兩大工區(qū)搭起下馬架一千多座,扎下施工大軍營盤,開始了搶建”北大荒人工湖“的戰(zhàn)斗。

  近千名轉業(yè)官兵踏上荒原,就投入修建密山到虎林的鐵路,全線一百一十四公里,砸石子,修路基,鋪枕木,架鐵軌……當時的口號:苦戰(zhàn)四十天,打通密虎線·終于在解放軍建軍三十一周年前夕,全線建成通車。緊接著,又轉入修建虎林到迎門頂子(后改名迎春)45公里的鐵路……

  在荒涼、偏僻的裴德小鎮(zhèn),新建一座八一農墾大學——原是一所農業(yè)技校的底子。幾百名轉業(yè)軍官剛報到就投入緊張的建校勞動。當年實行“場校合一”,而校長是赫赫有名的王震將軍,雖是“兼任”,毋庸置疑是全國最高地位的大學校長?!拔竟佟睂W生們有的割草,有的砍柴,有的蓋房,有的投入到大田勞動。不久,一聲令下,全體學生都參加興建青年水庫的勞動,每天勞動時間十六至十八小時,有時干到二十小時……筑起了一條1750米長、12米高的大壩!而后按“抗大”的辦學經驗,開展了教學活動……

  歷史一定會記住這批年輕軍官和士兵。當年,他(她)們勞動、拼搏,以及艱辛的墾荒生涯,并不亞于戰(zhàn)爭年代!他們的奉獻,也不亞于血與火之間的奉獻!難忘的一九六零年

  這是“大躍進”年代,異想天開似乎“天”真能“開”。全國如此,北大荒也如此?!耙粡埌准垺保脤懞卯嫛白钚伦蠲赖漠嬀怼?。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當“共產風”席卷華夏大地,偏遠、貧窮、荒涼的北大荒居然要“提前進入共產主義”。于是,黑土地上的拓荒者們憑借狂熱的幻想和干勁,掀起了一場令人自豪、又使人傷心的熱潮!黨代會以后,“共產”和“躍進”兩股孿生氣浪,就像北大荒著名的大煙炮一樣,橫掃了三江平原和完達山南北麓。十萬穿軍衣的“移民”們勒緊腰帶,咬牙苦戰(zhàn),同時用天真的幻想給各自的農場編織一幅幅“共產主義藍圖”。據《牡丹江農墾史》記載:

  “迎合高指標,浮夸風盛行。躍進指標層層下壓,層層加碼。下級明知道達不到也不敢講,誰要說‘完不成’,‘有困難’,就會當作‘右傾保守’或‘反對大躍進’,遭到批判斗爭,誰要虛偽地稱‘保證完成指標’,甚至編造出‘超額完成’的數字來,誰就會大受表揚……“八五0農場一個水利工地上,有的單位報捷說創(chuàng)造了高工效,放出了‘大衛(wèi)星’,一人一天完成幾百土方,領導上也不深入調查,只看看溝的兩頭,實際上那是實施爆破后只在兩頭清除了冰塊,中間根本未動,也算了工效……”

  牡丹江墾區(qū)在好幾個大型農場耗資興建了幾座號稱“萬米”的孵化大樓。群眾稱之為“浮夸大樓”。原來是“異想天開”,不顧農業(yè)基礎薄弱,也大搞養(yǎng)禽業(yè),發(fā)展所謂“速效禽?!眱H從書本和國外資料上找依據,以雞下蛋,蛋生雞,雞再下蛋,蛋又生雞的“打滾遞增”法推算出來繁殖的天文數字。結果,育雛密度過大,光照不足,管理不善,發(fā)生雞瘟,大批死亡,加上自然災害,農業(yè)減產,飼料不足,這些磚瓦結構的“孵化樓”全部報廢!

  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奇異現(xiàn)象。

  轉業(yè)軍人們拼命苦戰(zhàn),節(jié)衣縮食,卻將大批糧食白扔在水里,來換取“播種進度”的大躍進;寧可自己擠在透風漏雨的草棚馬架里,卻將大批磚瓦材料興建勞民傷財的“萬米孵化大樓”。白天苦戰(zhàn),放生產上的“衛(wèi)星”,晚上還不讓休息,連續(xù)“作戰(zhàn)”,人人做詩,放所謂詩歌“衛(wèi)星”……狂熱的“共產風”和“大躍進”,使他們仿佛忘記了開發(fā)北大荒的真正目的,也忘記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滿腔熱情,熱血沸騰,拼盡了全身力氣,在苦戰(zhàn),在消耗,在浪費!

  十萬穿軍衣的“移民”畢生難忘那災難深重的年月,稱之為“難忘的一九六0年”!“三年機械化,兩年電氣化”,“提前進入共產主義”,都成為一紙空文,扔進了歷史的垃扔堆。他們面臨的是饑餓、寒冷、夜肓、暈眩、浮腫,以及大面積減產和絕產的土地。在冷冽的冰雪里,他們相互端詳著對方虛腫的臉,每個人都能從對方臉上看到死亡。這是最可怕的時刻,也是最傷心的時刻。因為經歷了從部隊到荒原、從城市到邊疆、從現(xiàn)役軍官到屯墾戌邊的農工,拼死拼活為之奮斗的,難道就是眼下這個景象嗎?

  從1959年下半年開始,就有轉業(yè)軍官給黨中央和國務院寫信了。態(tài)度誠懇,語氣坦率,反映個人和墾區(qū)面臨的困難,希望引起中央重視。

  類似這樣的干部處分,當年真是不計其數。通過一次又一次運動,批判一批干部,處分一批干部,企圖通過干部的更迭挽回面臨的困境。結果適得其反,不僅沒擺脫困境,反而傷害了大批干部。像割韭菜一樣,將在崗的干部割了一茬又一茬,滿以為北大荒有的是連排干部,更換“易如反掌”,殊不知茬茬留著“傷口”,使轉業(yè)官兵們心中滴血,舊傷未愈,新傷再生……

  據牡丹江農墾局關于甄別工作進展情況的統(tǒng)計,自1958年至1962年5月,全局共處分干部、黨員、職工6049人,占總人數的3.9%,其中處分黨員干部2604人,占其總數的16.1%,非黨干部1012人,占其總數8.2%……瀏覽了這摞關于干部處分檔案之后,驚嘆當年在這方面堪稱創(chuàng)“檔案學”之最!每一份都列有受處分者的簡歷、錯誤事實和處分結論。在正本副本,有本人交代和各方證言,有從生產隊黨支部到分場、總場黨委的結論,又有農墾局關于此人的處分決定;事隔數年,又附有關于此人的甄別平反的調查報告和新的結論……如果說當年農墾局在開發(fā)荒原、建設農場以及在農業(yè)科學方面給后人留下了珍貴資料;那末,在搞歷次政治運動、處分干部和甄別平反方面,卻留下了大量的更為可觀的“財富”。

  人在向自然開戰(zhàn)的同時,卻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內耗”!相互伐戮,無休止的批斗,又無休止的平反……直到一九六二年開展甄別平反之后,十萬官兵總算吁出了一口長氣,這下該集中精力“向地球開戰(zhàn)”了。

  百萬知青

  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qū)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決定指出:“勞動力不足是加速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困難……中央決定自今年到1963年五年內,從內地動員570萬青年到這些地區(qū)參加社會主義的開發(fā)和建設工作……”

  從1958年6月開始,先后有5.5萬名從山東支邊青年和移民,高舉墾荒的旗幟來到北大荒,為墾區(qū)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墾區(qū)職工隊伍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1968年6月18日,以“屯墾戌邊”為主要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qū)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將原東北農墾總局所屬農場和部分省屬農場合編成5個師,轄58個團(后擴大發(fā)展到6個師)。這一年就有3萬多城市知青成為“兵團戰(zhàn)士”。從1968年至1976年,共有54萬城市知識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

  這是一支充滿朝氣的隊伍,也是北大荒開發(fā)以來諸多隊伍中數量最多、文化程度最高、流動性最大的一支隊伍。前后十幾年時間里,幾十萬人潮水般涌來,他們留給這塊土地的是最寶貴的財富――青春。在第一代北大荒創(chuàng)業(yè)者的言傳身教下,知青們第一次了解生活,第一次懂得了人生。北大荒精神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盡管由于特定的時代、特定的原因,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離開了這塊土地,但是他們始終把這里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每一次北大荒深情的呼喚,都會激起千萬個家庭的強烈響應!盡管有關的史志材料里,還沒有準確完備地評價這場知青運動,但作為傳輸城市文明和普及文化、教育、科技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大規(guī)模的文化移植運動,知青以獨特的方式為墾區(qū)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直到目前,仍有兩萬多知青工作在墾區(qū)各條戰(zhàn)線的崗位上,為北大荒的建設奉獻自已的一生。

  為了開發(fā)建設北大荒,有許許多多的知青像當年的轉復官兵一樣,在黑土地上英勇捐軀。雖然他們的人生如流星之倏忽,但卻顯得格外鮮明。據有關方面統(tǒng)計,至今已有近千名城市下鄉(xiāng)知識青年長眠于遼闊而神奇的北大荒,永遠守望著這片青春的處女地和至今依然戰(zhàn)斗在這里的北大荒人。今天,絕大多數知青已成為共和國各條戰(zhàn)線上的中堅。從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聶衛(wèi)平、張德英、姜昆、趙炎、何新、梁曉聲、張抗抗、李曉華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棋圣、世界冠軍、藝術家、作家、企業(yè)家。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認為自已的知青生活無悔于青春,無悔于時代。因為正是在那里,艱苦卓絕的墾荒生活鑄造了他們剛毅頑強、百折不撓的北大荒人性格;十年浩劫,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又培養(yǎng)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北大荒人氣質;人生道路坎坷、重重的磨難又練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北大荒人品格。他們說北大荒精神哺育了他們,沒有北大荒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當年的風和雨、悲與壯、淚和血、思與情都將是一代知青說不完、道不盡的跨世紀的話題。至今仍有兩萬多知識青年堅守在北大荒開發(fā)建設的哨位上,默默地延伸著奉獻的艱難道路;而北大荒還在期待著遠方的游子為第二故鄉(xiāng)的發(fā)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對黨的無限忠誠和信任,使北大荒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心甘情愿地放棄個人的恩怨得失,幾十年如一日,忍辱負重,無怨無悔。他們沒有因為自己蒙受不白之冤而牢騷滿腹,一蹶不振;他們也沒有因積勞成疾而放棄對事業(yè)的追求。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北大荒不求索取,只求最大限度的奉獻、再奉獻……

  透過漫長的歷史煙塵,我們可以看到,北大荒人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它并非是由本地人口自然繁衍形成的,也不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域人口的簡單遷徒。在北大荒開發(fā)史中,除西藏、港澳臺外,來自祖國各地的轉復軍人、支邊青年、科技人員、知識青年,前赴后繼,一波又一波地向這片古老的荒原發(fā)起集團式的沖擊!并最終征服了它。在十分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下,在異常復雜曲折的斗爭中,靠什么將如此眾多地域、眾多層次的人群,凝聚在一面拓荒的旗幟下。他們依靠的唯有繼承人民軍隊光榮傳統(tǒng)、高揚創(chuàng)業(yè)與奉獻旗幟的北大荒精神。

  荒火燃起來了,炊煙升起來了,三江平原地圖上那大片的空白處,出現(xiàn)了顆顆閃亮的小紅星。


“醫(yī)藥夢網”微信公眾號
更多資訊 敬請關注
“醫(yī)藥夢網”微信公眾號
“藥城”微信公眾號
更多資訊 敬請關注
“藥城”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的商業(yè)信息等),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文章頁/相關閱讀上-醫(yī)周藥事
文章頁/相關閱讀下-數風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北京先鋒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726號
藥品醫(y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62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92285 京ICP備:京ICP備15050077號-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萬泉河路小南莊400號一層 電話: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