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通過刺激人體的相關經(jīng)絡、穴位,從而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中醫(yī)認為,百病皆生于氣,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無形無質(zhì),正氣有守護人體,防止邪氣入侵作用。氣滯、氣逆等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長時間久坐不運動會造成氣血循環(huán)不暢;長期思慮過多或情志不暢,也容易造成體內(nèi)氣機運行停滯,代謝產(chǎn)物堆積增多。而刮痧能夠疏通經(jīng)脈,以通為治、以通為補、以通為瀉,引邪出表,進而達到排毒和通經(jīng)脈的治療效果。
刮痧手法
刮痧手法包括補法(速度慢,力度小)、瀉法(速度快,力度大)、平補平瀉法(介于補法與瀉法之間)。專業(yè)的刮痧師會因人而異,根據(jù)證型的陰陽、寒熱、虛實、表里,以及受者身體的受力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刮痧手法。
此外,刮痧的方向也有講究。不能來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內(nèi)向外,單方向刮拭。刮時盡可能拉長刮拭距離。順著動脈血液循環(huán)的方向刮,才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刮痧部位也是有順序的,總的原則是先頭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頸部刮痧,操作順序為頭—頸—肩—上肢。肩部刮痧操作順序則一般為頭—頸—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痧,則操作順序為背腰部正中—脊柱兩側—雙下肢。全身刮痧,操作順序是頭—頸—肩—上肢—背腰—胸腹—下肢。
刮痧器具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常見刮痧板的形狀有半圓形、魚形、腎形、橢圓形等。材質(zhì)一般選擇砭石或天然水牛角做原料。不可用金屬和塑料板做刮痧工具。
刮痧油可選專業(yè)刮痧油或精油、潤膚乳,甚至清水也可以。刮痧油可在刮痧的過程中起到潤滑作用,降低身體疼痛感。建議大家在刮痧時配合使用純植物精油,保證潤滑度的同時,還能將精油中富含的有效物質(zhì)供給身體的組織器官。
刮痧部位
通常,內(nèi)傷病可以選擇背部刮痧,也就是身體正中間的督脈加上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jīng)。人體所有臟腑的背俞穴都在背部。同時,背部刮痧也能預防或治療感冒。可以根據(jù)后背的壓痛點、結節(jié)點或是顏色變化明顯處,來進行重點刮試。這樣可以調(diào)整內(nèi)部臟腑,讓體內(nèi)積聚的氣結疏散開,身體內(nèi)的毒素也能更好地代謝出去。
咽喉腫痛則可以選擇在頸前部中間刮痧,有鼻塞流涕癥狀,也可以配合鼻翼兩側的上迎香穴,有顯著效果。
出痧顏色
若出痧散在,顏色淺淡,說明病情較輕。若出痧較多,而且點大成塊、顏色紫黑或有黑色血泡,則說明身體瘀堵比較嚴重了。正常人刮痧后出痧較少,多呈現(xiàn)為均勻、紅色的痧象。經(jīng)絡越是長時間阻滯,氣血越是運行不暢,刮痧時就會出現(xiàn)異常的充血性改變,如紅色粟粒狀、片狀潮紅,紫紅色、暗紅色甚或黑色的血斑、血泡等,出來的痧則越是紫黑明顯,甚或伴有黑泡。這些毒素如果不排出,長期堆積在體內(nèi),很容易形成積塊和增生、囊腫,或是出現(xiàn)三高、血管堵塞硬化等問題,進而影響健康。
刮痧禁忌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刮痧,有出血傾向的人,比如血小板減少、口服抗凝血藥的人,不適合刮痧;女性在孕期、經(jīng)期都不能刮痧。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衰患者也都不適合刮痧。
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出痧。如果有人在操作時很難刮出痧,甚至操作者用了很大力氣,出痧也不太明顯,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其身體經(jīng)絡比較通暢,身體比較健康。另一種情況是氣血虧虛嚴重。
刮痧是從調(diào)動機體功能入手來解決身體問題,前提是人體的氣血功能一定要充足,即屬于實證范疇。對于正氣虛所引起的體內(nèi)瘀堵,先不必考慮刮痧,首先應該培補正氣,待身體機能恢復后再做刮痧。這時如果還是硬要去刮痧,身體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出痧,就算勉強刮出點痧來,這些痧也會很久都褪不去,更無法代謝出體內(nèi)的毒素。
從疾病種類的角度來講,患傷風感冒的人容易出痧,中風的人則非常不易出痧,如果強行刮試,則很容易損傷體表。刮痧后如果自身感覺身輕目明,睡眠變好,飲食增加,心情舒暢,則說明氣血循環(huán)得到了疏通,是比較對癥的。若是刮痧后感覺身體疲憊,局部疼痛或是過敏瘙癢,則說明不太適合刮痧,較好到正規(guī)醫(yī)院尋求治療方法。
刮痧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一般每個部位刮15~30次,以3~5分鐘為宜。局部病變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鐘之間。全身整體刮痧宜在40~50分鐘之間。
出痧后應在飲食、著裝、沐浴等各方面都注意保暖,不能受涼。首先刮痧結束后,宜喝一杯溫水,休息15分鐘后再活動。其次,刮痧后不宜食用生冷食物,以免脾胃受寒傷及體表。***后,在痧消退之前不宜洗澡,以免寒涼侵入體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