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99|五月激情无码高清|91超碰中字字幕|中文在线一区二区|操女人逼逼的视频91|亚洲av蜜小说久久青春国产精品|精品国产免费久久|最新91熟女地址|一区精品,不卡国产精品视频福利|狼友发财,com

歡迎訪問先鋒寰宇旗下的醫(yī)療醫(yī)藥健康綜合服務平臺——醫(yī)藥夢網!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中醫(yī)藥館 > 望聞問切
聞診:耳聽鼻嗅可辨病
2023.03.20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說起聞診,其實我們并不陌生。當親朋好友相見開口寒暄時,如對方說話聲音重濁,“聲如從甕中出”,我們一般會隨之關切地詢問:“是受涼感冒了嗎?”這其實就是通過聞診來診察疾病。

  所謂聞診,就是指中醫(yī)醫(yī)生通過聽聲音和嗅氣味來診察疾病的方法。聽聲音包括診察患者的呼吸、語言、咳嗽、心音、嘔吐、呃逆、噯氣、太息、噴嚏、呵欠、腸鳴等各種聲音。嗅氣味包括嗅病體發(fā)出的異常氣味、排出物的氣味及病室的氣味。

  聞而知其源

  《難經·六十一難》曰:“聞而知之謂之圣?!甭勗\作為中醫(yī)四診之一,在中醫(yī)診斷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秦漢時期,《黃帝內經》中已有關于聞診的相關記載。《說文解字》言:“聞,知聞也。從耳門聲。”說明了“聞”的概念在早期只局限于聽覺?!峨y經》將“聞而知之”解釋為“聞其五音,以別其病”,也印證了這一點?!峨y經》中的部分段落雖記載了嗅聞氣味可以診病,但當時并未將嗅氣味作為聞診的內容。明代《醫(yī)學研悅》明確提出“聞診”一詞,但仍局限于“聲診”。直至清朝中期,《重慶堂隨筆》中才明確指出聞診包括聽診和嗅診二項,認為“故聞字雖從耳,而四診之聞,不專主于聽聲也……凡入病室,五官皆宜并用”,并延續(xù)至今。

  診而曉其理

  司外揣內是中醫(yī)診斷學的原理之一。中醫(yī)認為,“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可見內外相襲,表里相連,人體內在臟象功能病變的征象會映照于外,聞診充分體現(xiàn)了這個道理。

  聞診包括耳聽和鼻嗅兩個方面,聲音和氣味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內部臟腑的病變,所以通過聞其音、嗅其味便可推斷病位、病性等?!饵S帝內經》將角徵宮商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聲配屬于肝心脾肺腎五臟,也說明音聲表現(xiàn)于外,可以反映內在的臟腑活動。

  《難經·四十九難》中言“何以知傷暑得之?然:當惡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臭。”可見當時已將嗅聞氣味變化作為診斷傷暑的重要指標之一。

  聽聲尋其疾

  人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之下發(fā)出的聲音稱為“常聲”,具有發(fā)聲自然、音調和暢、言語清晰、應答自如等特點。由于人們性別、年齡、體質等差異,使得每個人的聲音不盡相同,男性多聲低而濁,女性多聲高而清。聲音發(fā)出與肺、心、腎三臟有密切的關系,主要是通過氣的活動,在喉、會厭、齒、舌、唇、鼻等多個器官的協(xié)調配合下完成。醫(yī)生通過聽患者的語聲、鼻鼾、呻吟、呼叫、呵欠、太息等異常聲音及語言的異常變化,可以判斷證候的寒熱虛實和患者的神志狀態(tài)。一般而言,若患者發(fā)聲高亢有力,聲音連續(xù)多言,屬實證、熱證、陽證;發(fā)聲低微細弱,聲音斷續(xù)懶言,為虛證、寒證、陰證。

  以生活中常見病癥——咳嗽為例:若干咳無痰,多屬燥熱、火熱咳嗽;咳聲嘶啞、干咳少痰,同時伴有潮熱、咽干癥狀,多屬肺陰虛;咳聲緊悶、痰白量多易咯出者,多為寒咳、濕咳或痰飲;若咳聲有力兼黃黏痰,多為外感風熱;若痰白清稀流涕,多為外感風寒;若咳聲低微、無力作咳,兼氣促、自汗者,屬肺氣虛。此外,若咳聲陣發(fā),發(fā)則連聲不絕,終止時似鳥叫,稱為“頓咳”,又稱“百日咳”,常見于小兒,多屬肺實;若咳聲如犬吠,兼見喉間不易剝去的白膜,稱為“白喉”,多屬肺腎陰虛。

  嗅味辨其病

  臨床聞診之中,嗅氣味主要包括聞病體和病室的異常氣味。

  病體氣味包括人的口氣、汗氣等。就口氣而論,普通人口腔之內一般沒有特殊氣味,若出現(xiàn)口臭,多與胃熱、食積、口腔不潔、消化不良等因素有關。如口有酸臭味,伴食欲不佳,說明胃有食積;口有臭穢之氣,常為胃熱之證;口有腐臭氣,多為內有潰腐瘡瘍。

  病室氣味主要來自于患者的分泌物或排出物等。若咳吐濁痰或膿血,散發(fā)腥臭之味,多屬肺癰;二便或經帶有臭味者多屬熱證,有腥味者多屬寒證;若病室之中有腐臭或尸臭之味,則說明該患者臟腑敗壞,病情危重。另外,一些特殊氣味同樣要引起重視,氨味多見于水腫晚期患者,爛蘋果樣氣味多見于消渴病。

  聞其音聲、嗅其氣味便知曉疾病之所在,可見聞診之妙。雖然聞診對判斷疾病的病位、病性及預后有重要作用,但疾病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疾病臨床表現(xiàn)千變萬化,僅以聞診這單一診法進行診察,有悖于中醫(yī)整體觀念的思想,還可能導致辨證不準。所以為盡可能詳盡了解病情,確保病情資料的準確全面,必須將所有診法相結合,做到望時有聞,聞時有問,問時有切,只有真正四診合參,綜合考察患者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醫(yī)藥夢網”微信公眾號
更多資訊 敬請關注
“醫(yī)藥夢網”微信公眾號
“藥城”微信公眾號
更多資訊 敬請關注
“藥城”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的商業(yè)信息等),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文章頁/相關閱讀上-醫(yī)周藥事
文章頁/相關閱讀下-數(shù)風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北京先鋒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726號
藥品醫(y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62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92285 京ICP備:京ICP備15050077號-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萬泉河路小南莊400號一層 電話: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