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31日,國家醫(yī)保信息平臺累計歸集追溯碼273.09億條,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接入88.9萬家定點醫(yī)院藥店,占定點醫(yī)藥機構總數的95.6%,定點醫(yī)療機構接入占比92.82%,定點零售藥店接入占比98.18%。隨著藥品追溯碼的全量采集應用,醫(yī)保基金監(jiān)管進入了新時期、新階段。大數據時代,藥品回流、串換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已經“無所遁形”。
倒賣回流藥、串換藥品等違法行為之所以容易發(fā)生,與藥品普遍沒有追溯碼有很大關系。藥品追溯碼俗稱藥品的“身份證”。就像人若沒有身份證,社會管理就會出現混亂一樣,藥品缺乏“身份證”,在其流通過程中,不法分子就能夠通過篡改包裝、拆分銷售等手法掩蓋藥品的真實流向。部分過期藥、回收藥經二次封裝后混入正規(guī)渠道,不僅會威脅患者健康,還會造成醫(yī)保詐騙。
藥品追溯碼一旦得到普及,醫(yī)?;鸨O(jiān)管也將會隨之進入新階段。每盒藥品從生產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都將被精準記錄,形成不可篡改的“電子檔案”。監(jiān)管部門可通過智能系統(tǒng)實時比對藥品流向與醫(yī)保結算數據,自動識別異常交易。這種技術賦能的監(jiān)管模式,既能提升核查效率,又能對不法分子形成震懾,以回流、串換藥品騙取醫(yī)?;鸬冗`法違規(guī)行為將無所遁形。
當藥品追溯碼接近全面普及時,尚未配備追溯碼的藥品就會成為“藥販子”圍獵的對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藥販子”不會主動退場。當絕大多數被賦碼的藥品無法倒賣時,“藥販子”就會盯上游離于藥品追溯碼監(jiān)管體系之外的少數藥品,導致這些藥品仍然被倒賣回流市場,通過藥品黑市等隱蔽渠道流通。不法分子還可通過偽造電子憑證或采取“貼碼”等新手法,包裝沒有賦碼的藥品,然后進行欺詐銷售。
另一方面,當定點零售藥店接近全面接入藥品追溯碼時,尚未接入該系統(tǒng)的藥店就更容易暗藏貓膩。難免會有藥店因信息基礎設施薄弱、條件不具備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接入藥品追溯碼。目前定點零售藥店接入占比98.18%,接入的比例并不低。問題在于,如果絕大多數藥店都聯網掃碼,但極少數藥店仍處于藥品追溯碼監(jiān)管體系之外,仍可通過虛假銷售記錄,幫助問題藥品進入醫(yī)保體系,不法分子也可通過這類藥店來“洗白”藥品,讓回流藥從沒有接入藥品追溯碼的藥店涌入黑市。
因此,推進藥品追溯碼監(jiān)管的關鍵在于“全面”,包括藥店和藥品都應該全面接入、采集、運用藥品追溯碼。“全面”也應針對掃碼交易的習慣,讓“賣藥必掃碼,買藥請驗碼”成為每次藥品買賣的必經過程和自覺行動。只有多維度確保藥品追溯碼得到全面貫徹,并將例外者納入重點監(jiān)管名單,用更加嚴格的監(jiān)管為藥品追溯碼補位,方能避免極少數例外成為藥品追溯碼的漏洞。